研發創新型、科技型防汛搶抗旱、消防搶險、應急救災防災裝備,提升應急救災防災能力維護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是我公司義不容辭的責任! 收藏本站| 永利簡介| 公司環境
全國統一熱線
13315459518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常見問題 >

推薦産品

咨詢熱線:

13315459518

郵箱:2362324854@qq.com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勝利大街416号

防汛搶險技術概述

文章出處: 人氣:發表時間:2019-04-21 22:29:29
防汛搶險技術概述
一、堤防工程
堤防是防禦洪不的主要工程設施,由于主要由土體築成,易受滲流穿透、水流沖刷。堤防險情如果搶險不及時,會導緻潰壩決堤,造成洪水災害。
(一)堤防險情種類

堤防遇洪水可能出現滲水、管湧、漏洞、滑坡、裂縫、坍塌、陷坑、漫溢、決口等險情。險情可能多類同時發生,南山支流發生險情機率較高。
(二)主要搶險方法
1、滲水:背水坡及坡腳附近出現土壤潮濕或發軟、有水滲出。搶護原則是臨水截滲、背水導滲。搶護方法:
(1)臨水截滲:臨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性土料抛築前戗,或用蓬布、土工膜隔滲,主要截滲方法有:
①散抛粘土截滲:當臨堤水深較小,風流不大,附近有粘性土料而且取土較易時采用,粘土戗台頂寬不小于3米,高度不小于水位以上1米,長度最少超過滲水堤段兩端各5米。
②土袋(樁柳)前戗截滲:當臨河水淺但流速較大,散抛土料易補沖失時采用,先在水面以下堤坡腳以外用土袋築一隔牆,然後再抛填土料。
③樁柳防沖牆截滲:當臨河水深較大,水下土袋築牆困難,工程量大時采用,即在臨水側坡腳前0.5~1.0米處,打木樁一排,樁距1米,樁長根據水深和流勢确定,一般以入土1米,樁頂高出水面為度,打好的木樁上用柳枝或蘆葦、稭料等銷料編成籬芭或用竹杆、木杆将木樁連起來,上挂蘆席或草簾、土工布、葦簾等,樁柳防護牆做好後抛填土料。
④土工膜(或蓬布、彩條布)加土袋保護層:當缺乏粘性土時采用,先清理鋪設範圍内堤坡和堤腳地面,将土工膜卷在滾筒上從堤肩上往下滾,尺寸以鋪滿堤坡并伸入臨水堤腳外1米以上為宜,輔好後由下往上壓滿一層土袋保護。
(2)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土工織物或柴草反濾,具體有:
①反濾溝導滲:當堤背大面積嚴重滲水時采用,主要是在堤背開挖導滲溝,鋪築反濾料,使滲水集中在溝内排出,避免帶走土粒。導滲水形式用“縱橫溝”、“丫頭溝”、“人字溝”。一般深在0.5~1.0米,寬0.5~0.8米,順堤按縱向溝每隔6~10米開1條,導滲材料有沙石、銷料、土工織物等三種。
②反濾層導滲:背水坡土體過于稀軟,開溝有困難或堤身斷面小不宜開溝時采用。先将地面軟泥、草皮、磚石等雜物清除,再分層輔滿濾料,其上再壓厚30厘米左右的塊石或沙袋保護。
③透水後戗法導滲:堤身單薄或背水坡過陡,滲水嚴重時采用,在清理好的坡面和坡腳上直接填築透水性強的沙土壓實,形成透水後戗。
2、管湧:即翻砂鼓水、泡泉、地泉、多呈孔裝冒水冒沙、土層隆起等狀态,一般發生在背水坡附近或較遠的潭坑、池塘或稻田中。搶護原則是反濾導滲,減緩滲流,防止滲透破壞,制止湧水帶沙,留有滲水出路。搶護方法:
(1)反濾圍井法:當管湧數目不多和面積較小以及數目雖多但未連成大面積能分開處理時采用,具體修築方法有砂石反濾圍井、稍料反濾圍井、土工積物反濾圍井。
(2)減壓圍井法:當臨背水位差較小,出現管湧的周圍地表較堅實,滲透系數較小而當地缺乏反濾材料時采用,具體修築方法有無濾層圍井、無濾層水桶、背水月堤。
(3)反濾鋪蓋法:當管湧較多,面積較大并連成一片,湧水湧沙比較嚴重時采用,具體修築方法用沙石反濾鋪蓋、稍料反濾鋪蓋、土工織物反濾鋪蓋。
(4)透水壓滲台法:當管湧較多、範圍較大、反濾料不足而沙土料豐富時采用,主要通過透水平台平衡滲壓、延長滲徑,減水滲透比降,導流滲水,防止土粒流失,
(5)當潭坑、池塘、水溝、窪地等水下出現管湧時,可根據情況采用填塘法、水下反濾層法、擡高塘坑水位法等搶護。
(6)當出現“牛皮包”時,可在隆起部位鋪青草、麥稭或稻草一層,再鋪蘆葦、秫稭或柳枝一層,用錐戳破鼓包表層,排除内部水分和空氣,再壓塊石或土袋進行處理。
3、漏洞:背水坡及坡腳附近出現橫貫堤身或堤基的流水也洞。搶護原則是前堵後導,搶早搶小一氣呵成,先找到進水及時堵塞,同時在出水口制止土壤流失。搶護方法:
(1)臨水截堵
①塞堵法:當漏洞 進水口較小、周圍土質較硬、水線流速較小、人可下水接近洞口時采用,用棉花、棉被、草包等物堵塞,或用預制的軟模、草捆堵塞。
②蓋堵法:用覆蓋物堵洞口,待斷流後再抛壓土袋并封土閉氣,達到完全斷流為止,主要有:鐵鍋蓋堵、軟簾蓋堵、網兜蓋堵、門闆蓋堵、戗堤法等。
(2)背水搶護
在臨水截堵漏洞的同時,還應在背水坡漏洞出口搶做濾水工程,以制止險情擴大,除采用平壓圍井法比搶護管湧所用的減壓井法對圍井的高度和強度要求更高,必須慎重對待外,其它方法均相同。
4、滑坡:亦稱脫坡,是邊坡失穩下滑造成的險情,搶護原則是導流還坡,恢複堤坡完整,設法減少滑動力與增加抗阻力,上部削坡與下部固腳壓重。搶護方法:
(1)濾水土撐法:适用于背水坡堤排滲不暢,滑坡嚴重且範圍較大,取土又困難的堤段。
(2)濾水後戗法:适用于堤身單薄,邊坡過陡,有濾水材料和取土較易的堤段。
(3)濾水還坡法:适用于背水坡由于土壤滲透系數偏小引起堤身浸潤線升高、排水不暢,而形成嚴重滑坡的堤段。
(4)前戗截滲法(臨水幫戗法):主要是粘土前戗截滲,當遇到背水坡滑嚴重,範圍較廣,在背水坡搶築濾水土撐、濾水石戗、濾水還坡等工程都需要較長時間,一時難以奏效,而臨水有灘地時采用。
(5)護腳阻滑法:查清滑坡範圍,将塊石、土袋、鉛絲籠石等重物抛投在滑坡體下部堤腳附近,使其能起到阻止繼續下滑和固基的雙重作用。
5、裂縫:按部位可分為表面裂縫、内部裂縫;按走向可分為橫向裂縫、縱向裂縫、龜紋裂縫;按成因可分為沉陷裂縫、幹縮裂縫、冰凍裂縫、振動裂縫。搶護原則是判明主要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屬于滑坡的縱向裂縫或不均勻沉陷引起的橫向裂縫,應先從搶護滑坡或裂縫着手;對橫向裂縫,不論是否貫穿堤身,均應迅速處理,縱向裂縫較寬、較深,也應及時處理;若裂縫較窄或為龜紋裂縫,一般可不進行處理,但應堵塞縫口,以免雨水進入。對于無趨于穩定并不伴随坍塌等險情的裂縫可采用以下搶護方法:
(1)灌封裂縫:當裂縫寬度小于3~4厘米,深度小于1米,不甚嚴重的縱向裂縫或不規則縱橫交錯的龜紋裂紋,經觀察已經穩定就可進行“灌堵縫口”;對縫寬較大,深度較小的裂縫可采用“裂縫灌漿”;對縫深大,開挖困難,且已穩定可采用“壓力灌漿”。
(2)開挖回填:當沒有滑坡可能性的縱向裂縫并經觀察和檢查已穩定,縫寬超過3厘米,深度超過1米的裂縫可采用此法。
(3)橫牆隔斷:适用于橫向裂縫。沿裂縫方向每隔3~5米與裂穎垂直方向開挖溝槽,其開挖回填要求與上述開挖回填法相同。如裂縫前端已與臨水相通,或有連通可能時,溝槽前端應在臨水縫前作前戗截流。
6、坍塌:因水流沖刷堤身,土體内部摩擦力和粘結力抵抗不住土體的自重和其它外力,使土體失去平衡而坍塌。搶護原則是護腳抗沖,緩流挑流,減載加幫。搶護方法:
(1)護腳固基防沖:當堤防受水流沖刷,堤腳或堤坡已沖成陡坎,将要發生嚴重坍塌時采用。
(2)沉柳緩溜防沖:當堤防臨水堤直被淘刷範圍較大時采用。
(3)樁柳緩溜防沖:當堤坡淘刷嚴重,其它辦法實施過緩時采用。
(4)樁柳編籬抗沖:在水流不太深,堤坡、堤腳受水流淘刷坍塌時采用。
(5)柳石軟摟法:在險情緊迫時,為搶時間采用此法。
(6)柳石摟廂法:在大溜頂沖,堤基堤身土質不好,水深流急,險情正在擴大時可采用此法。
7、陷坑:即跌窩,大雨前後堤防突然發生局部塌陷。搶護原則是抓緊翻築搶護,防止險情擴大。搶護方法:
(1)填築夯實:凡具備搶護條件而未伴随滲水、管湧或漏洞等險情時采用。
(2)填塞封堵:凡發生在臨水坡下,不具備降低水位或水不深時采用。
(3)填築濾料:凡發生在堤身背水坡,伴随發生滲水或漏洞險情,除盡快對堤壩迎水坡滲漏通道進行堵截外,可采用此法。
8、漫溢:搶護原則是當洪水有可能超過堤頂時為防止漫溢潰決,應在堤頂搶築子埝進行加高。由于修築子埝線長量大,一定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搶護方法:
(1)土米子埝:當風浪較小、粘性土料充足、無雨情時采用。在臨水坡肩内0.5~1.0米處修築純土子埝,先将地表草皮、雜物清除并刨,沿子埝軸線開一條深約20厘米、底寬約30厘米的結合槽,然後填粘土分層夯實,頂面超過推算的最高洪水位,邊坡大于1:1。
(2)土袋子埝:當風浪較大、取土較困難時采用。用土工編織袋、草袋、麻袋裝土修築土袋子埝,修築時袋内裝土八成滿,袋口背水向内,袋間錯縫搭茬,以1:0.5坡度分層鋪築,同時在袋後填土夯實形成後戗。
(3)樁梢子埝:在取土困難、梢料較多時采用。要堤頂間隔0.5~1.0米打單排樁,樁後逐層疊放直徑20厘米的梢把,并用鉛絲綁紮于木樁上,也可用土工布或竹芭、席片置于樁後,然後分層填土夯實形成土戗。堤頂較窄時,可用間距1.0~1.5的雙排木樁,兩樁間貼梢料,再填土夯實,用鉛絲或木條将兩排樁連牢。
(4)枕石(土)子埝:用柳枝或柳把包裹塊石紮成直徑0.5米左右的柳石枕,或用土工編織長袋,内填土石成枕,按子埝要求高度呈“品”字型堆砌,樁的兩側各打一小木樁阻滑,枕後修土戗。
修築子埝要注意的事項:修築子埝要做好堤線布置、平整地面、開挖結合槽等,切忌将子埝修築在背水坡肩;全線要同步施工,由矮到高,由薄到厚,要進度一緻,争到時間逐步加強;商策人員切忌畏難猶豫,喪失良機;必須嚴格撐握質量,并派專人巡查、嚴加防守。
二、穿堤建築物
(一)險情種類
修建于堤防上的涵閘、管道等穿堤建築物常見的險情有:建築物與土堤接合部嚴重滲水或漏水;開敞式涵閘滑動失穩;閘頂漫溢;閘基嚴重滲漏或管湧;建築物上下遊沖刷或坍塌;建築物裂縫或管道斷裂等;閘門啟閉設施障礙等。
(二)險情探查方法
1、滲漏:首先進行外部觀察,檢查閘室或涵洞内有無滲水,并檢查岸牆、護坡、與土堤結合部位有無冒水冒沙現象,有條件還應通過滲壓管檢測。建築物與土堤結合部位嚴重滲水或漏水,要盡快查明進水口位置,探測方法一般有水面觀察法、潛水探摸法、錐探法。
2、沖刷:通過外部觀察,查明閘上下有無回流等異常現象,護坡、岸牆等有無滑脫或蟄陷,與土堤結合面有無開裂;如有必要,還應按照預先布設好的平面網絡坐标,進行測探檢查,對比原來高程,分析得出結論;如有條件也可采用測探儀器直接進行探測。
3、滑動:主要依據變位觀測,分析各部位的變位規律和發展趨勢,從而判斷有無滑動、傾複等險情。
(三)主要搶險方法
1、與土堤結合部滲水及漏洞:滲漏搶險原則是臨河隔滲背河導滲,漏洞搶護原則是臨水側堵塞漏洞進水口。
(1)堵塞漏洞進口:涵洞式水閘閘前臨水堤坡上漏洞一般采用蓬布複蓋;當漏洞尺寸不大,且水深在2.5米以内時,宜采用草捆或棉絮堵塞;當漏洞口不大,水深在2米以内,可用草泥網袋堵塞。
(2)背河導滲反濾:根據料物情況可采用砂石反濾、土工織物濾層、柴草反濾。
(3)中堵截滲:通常有開膛堵漏、噴漿截滲、灌漿阻滲等幾種方式。
2、涵閘滑動:搶險原則是增加摩阻力、減小滑動力。
(1)加載增加摩阻力:适用于平面緩漫滑動險情的搶險,在閘墩等部位堆放塊石、土袋或鋼鐵等重物,注意加載不得超過地基許可應力和加載部件允許承載限度。
(2)下遊堆重阻滑:适用于圓弧滑動和混合滑動兩種險情搶護,在可能出現的滑動面下端,堆放土袋、塊石等重物。
(3)下遊蓄水平壓:在水閘下遊一定範圍内用土袋或土築成圍堤,充分壅高水位,減小水頭差。
(4)圈堤圍堵:一般适用于閘前較寬灘地的情況,圈堤修築高度通常與閘兩側堤防高度相同,圈堤臨河側可堆築土袋,背水側埴築土戗,或兩側堆土袋中間填土夯實。
3、閘頂漫溢:涵洞式水閘埋設于堤内,防漫溢措施與堤防的防漫溢措施基本相同,對開敞式水閘防漫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無胸牆的開敞式水閘:當閘孔跨度不大時,可焊一個平面鋼架,鋼架網格不大于0.3×0.3m,将鋼架吊入閘門槽内,放置于關閉的閘門頂上,然後在鋼架前部的閘門頂部分層疊放土袋,迎水面放置土工膜布或蓬布擋水。
(2)有胸牆開敞式水閘:利用閘前工作橋在胸牆頂部堆放土袋,迎水面壓放土工膜或蓬布擋水。
4、閘基滲水或管湧:搶險原則是上遊截滲、下遊導滲和蓄水平壓減小水位差。
(1)閘上遊落淤阻滲:先關閉閘門,在滲漏進口處用船載粘土袋,由潛水員下水填堵進口,再加抛散粘土落淤封閉,或利用洪水挾帶的泥沙,在閘前落淤阻滲。
(2)閘下遊管湧或冒水冒沙區修築反濾圍井:詳見堤防管湧搶險中的反濾圍井法。
(3)下遊圍堤蓄水平壓:同堤防管湧搶險中的背水月堤法。
(4)閘下遊濾水導滲 :當閘下遊冒水冒沙面積較大或管湧。
5、建築物下遊連接外坍塌:搶護原則是填塘固基。
(1)抛設塊石或砼塊:護坡及翼牆基腳受到淘刷時,向沖刷坑内抛塊石或砼塊,抛石體可高出基面。
(2)抛籠石或土袋:将鉛絲籠石抛入沖刷坑,缺乏石塊時可用土袋代替。
(3)抛柳石枕:用柳石枕抛入沖刷坑填實。
6、建築物裂縫及止水破壞
對建築物裂縫、止水破壞可能危及工程安全時,可用各種漿體堵漏,主要有防水速凝砂漿、環氧砂漿、丙凝水泥漿堵漏等。
7、閘門失控
由于某種原因,閘門難以關閉擋水,或無檢修門槽,可焊制框架,吊放在墩前,然後在框架前抛投土袋,直至高出水面。并在土袋前抛土使其閉氣。
三、堤防堵口
堤防是防洪保護區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決口其災害損失十分嚴重,同時堵複決口十分艱巨,因此必須加強防守,防患于未然。
(一)堤防決口分類
堤防決口根據口門過流不同可分為全河奪流和分流一股:全河壓流,即原河道基本斷流;分流一般,即原河道仍在行水。
根據成因不同有兩種情況:一是自然決口,二是人為決口。自然決口又分為漫決、潰決和沖決三種。 漫決是水流漫溢堤頂造成的決口;潰決是水流穿過堤身、堤基,因滲透破壞造成的決口;沖決則是水流或風流淘刷堤根、堤坡,因邊坡失穩造成的決口。
(二)堤防堵口
堤防堵口有堵水口和堵旱口之分:對于旱口,則應結合複堤選線,及時堵複;堵水口則是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攔截封堵通過口門的水流,使水流完全回歸原河道。這裡所讨論的堵複是指堵水口。
在庫區臨背差很大的“懸河”堤段,當決口發生在汛期前高水位期,其堵複難度很大。對于下列情況應争取盡早堵複;(1)決口時間不長,水深較淺,流速不大;(2)背河受淹範圍大,堵後能獲得較大的保護效果;(3)人員、工具、物料充分,堵複困難不大;(4)受淹區有重要工礦、企業、城鎮、交通設施;(5)根據水情預報,後續洪水有顯著增大,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堵複決口一般可分為:堵複前準備階段;進堵、合龍階段;閉氣階段;複堤階段。
1、修複前準備階段
(1)裹頭
為防止水位繼續沖刷擴大口門,對口門兩端的堤頭,及時采取保護措施。若在汛初決口或決口隻分流小部分水流,或流量正在加大時,可迅速對原堤頭搶做裹頭;如在汛未決口或以後口門過流增大的機遇不多時,為防止口門過分沖深,可不必強求就地做裹頭,等堤頭不大量坍塌時,再進行保護。若考慮流量可能加大或堤防本身已出現嚴重裂縫,可做截頭裹:做算口門可能達到的寬度,人口門後退适當距離,挖斷堤身,在新的堤頭上預算裹頭。
裹頭是進堵口門的基地,必須身邊築牢固,因時、因地制宜,要為進堵創造一定的條件,同時在迎水和背水部位要适當增加長度,并要備足搶護料物,在口門發生沖刷坍塌等險情時進行搶護。一般水淺流緩、土質較好的地帶,可在堤頭周圍打樁,樁後填散柳或柴料,或抛投散石裹護;水深流急、土質較差地帶,可用柳石枕、柳淤枕進行廂護。
(2)口門水文觀測和河勢勘查
①定期施測口門寬度、水位、水深、流速和流量等,繪制口門縱模斷面圖。②定期施測口門及其附近水下地形,并勘探土質情況。③定期作口門處的中、短期水位、流量等水文預報。④定期勘查口門上下遊河勢變化情況,分析口門水流發展趨勢。
(3)制訂堵口設計方案
根據口門水文、水下地形、地質及河勢變化、籌集料物能力等資料,分析、研究确定堵口時間,确定堵口方案,作出堵口設計。
(4)做好施工準備
①建立有力、高效、統一的指揮機構,指揮成員分工明确,落實責權,各司其責。②布置堵口施工場地,并作出具體實施計劃。③籌備堵口料物,并随時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備料數量。④組織搶險隊伍,做好生活安排,進行必要的動員和技術、安全要求交底工作。⑤準備施工機械、設備及所用工具等。
2、進堵、合龍階段
堵口必須制定合理方案,做好充分的人力、物力準備,才能進行搶堵,争取一次堵複成功,防止堵而複決。
(1)堵口布置
①選擇堵口時間。一般在搶險隊伍到位、所需料物備齊後,即可進行搶堵;萬一條件限制,不能當即堵口合龍,應考慮安排在洪水降低到下次洪水到來前或汛末枯水期堵複。
②口門堵複先後次序。河堤多處決口時,先堵旱口,然後堵水口。
③選擇堵口壩軸線。宜根據口門條件、堵口方式、易于施工、斷流迅速、參就地取村、不危及對岸堤防安全等原則慎重選定壩軸線,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就堤堵口,即按原堤線堵複;二是外堵,即壩軸線向臨河測凸出前進,堵後成為臨河月堤;三是内堵,即壩軸線向背河凹入,堵後成為背河月河。對于決口分流的口門,壩基線宜選在兩河分岔附近;若是全河奪流,必須開挖引河,選定引河進口後再選定壩基線;若就原堤堤堵,壩基線應選在口門跌塘的上遊河道;灘面較寬時,宜在灘地上另築壩堵口。
(2)相應措施
①築挑水壩:為緩和口門流勢,要在口門上遊築挑水壩數道,挑流外移;也可在口門上遊适宜地點,修築樁柳壩,以緩和口門流勢,利于堵口。
②開挖引河:對分流口門一般隻修壩挑流即可;對全河奪流口門,必須用引河導流入正河。引河一般選取在口門對岸大河被轉處。
③分水:在口門上遊有水庫和可供分水的地方,要争取“攔”、“分”一部分水流,以利于堵口。
(3)堵口進占
分立堵、平堵和混合堵。口門較寬,淺水部分流速不大時,可直接采用水中倒土填築;當填土受到水流沖刷難以穩定時,采用捆廂掃堵石、打樁進堵等。
(4)合龍
在堵口壩線上,選水深适當、地基相對較好的地段,預留定長度,作為合龍龍口,并在這一段可根據情況選抛石或鋪土工布護底防沖,當進堵到恰當距離時,在此集中全力合龍。合龍是堵口中的關鍵,并系到堵口的成。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一氣呵成,有可能造成前功盡棄的危險。閉氣一般有四種方法:
(1)邊壩合龍法。采用雙壩合龍時,用邊壩合龍閉氣,在正壩邊壩之間用土袋及粘土填築土櫃,邊壩之後再加後戗,阻止透水。
(2)養水盆法。如堵口後上遊水位較高,可在壩後一定距離範圍内修築月堤,以蓄正壩滲出之水,壅高水位到與臨背水位大緻相平時即不漏水。
(3)門簾埽法。在合龍堵口的上遊,以蒲倉、麻袋、紡織土袋抛填或做一段長埽撐護口門,使其閉氣。
(4)臨河修月堤法。堵合後,如透水不嚴重,且臨河水淺流緩時,可在臨河築一道月堤,包圍住龍口,再在月堤内澆土,完成閉氣工作,另外,在堵口壩滲水不嚴重的情況下,在堵口壩下遊及時澆土,推土填築搶修後戗,并保持一定的寬度,也能起到閉氣作用。
4、複堤階段
堤防決口後,當堵口成功後要實施複堤。若堵口在汛初或汛期内進行,則一般有兩種情況,即:堵口複堤和汛後複堤。若屬于汛末堵口,則為汛後複堤一種情況。
(1)堵口複堤
堵口所做的截流堵口壩,一般壩體較矮小,質量差,根本達不到技術規範要求,因而不能防禦原堤防的設防标準洪水。在堵口截流工程完成後,緊接要進行複堤,不複堤就不能視為堵口完成,甚至原決口還存在重新潰決的可能。現僅就複堤工程簡介如下:
①堤頂高程要恢複到原設計标準。由于堵口斷面堤質薄弱,堤基易滲透,背水有潭坑等弱點,複堤高度要有較富裕的超高,還要備足汛期臨時搶險的料物。
②斷面設施。一般應恢複原有斷面尺寸,但為了防止堵口存有隐患,還應适當就緩。斷面布置常以截流壩為後戗,臨河填築土堤,堤坡适當就緩。如河流斷面較窄,亦可在截流壩下流側複堤,但要對決口沖坑、深潭進行回填處理。
③堤防施工。築堤時,粘土用在臨水面,砂土用在背水面,堤身填出水面後,要分層填土、碾壓或夯實,要嚴格按設計的質量要求施工,處理好與原堤的接合,确保工程質量。
④護坡防沖。堵口複堤段是新做堤防,未經洪水考驗,又多在迎流頂沖的地方,所以還應考慮在新堤上做護坡防沖工程,水下護坡,以固腳防止坡腳滑動為主,水上護坡以防沖防浪為主。
(2)汛後複堤
堵口工程都是緊急搶築而成,一般達不到正式堤防所要求的标準。因此,汛後必須對堵口工程進行徹底清查,分析堵口壩與河勢及原有堤防之間關系,盡快按當地防洪标準恢複堤防。
若堵口填築的是堆石壩,背水坡沒有堵漏截滲的土袋和填土壩,因地型沒有嚴重的沖刷破壞,壩體也沒有過于凸出或凹入,複堤時可以以此為後戗,在臨河側按設計标準新修堤防,新堤斷面适當預留一定沉陷量,并采取砌石、抛石等防沖固腳措施。
若堵口壩壩線基本在原堤線上,複堤時必須徹底清除土内木樁和易腐爛的土工紡織物、麻袋等,再按要求複堤。
若樁、稍壩拆除有困難或堵口過于凸出或凹入,可另選堤線修堤,新堤線要避開決口成的深潭,同時盡可能與老堤平順銜接。
(三)堵口方法
堵口方法主要有立堵、平堵和混合堵三種,采用哪種方法,要根據口門過流量、水位差、地形、地質、料物采集及搶險人員對堵口方法的熟練程度等條件綜合考試選定。
1、立堵法
立堵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堵口時用土和料物,從口門兩堤頭沿拟定的堵口壩基線同時進堵(在特定的條件下,亦有從一邊進堵,另一邊則加固、固守),堵到龍口,最後進行全龍。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填土進堵法、打樁進堵法、埽工進占法。
(1)填土進堵
從口兩端(或一端)相對填土進堵,逐步縮窄口門,最後達到一定寬度時迅速全龍。如選流速較小,可直接填築進堵;如流速較大,可用席子或土工布大筒直立水中,再向筒中倒土進占,亦可用草袋、紡織袋裝土進占;如流速再大,則應用打樁、抛枕、抛鉛絲籠裝土袋等進占。在龍口不太寬、水位差不太大的情況下可用下列簡單方法合龍:①關門合龍、②沉排合龍、③橫梁合龍。
(2)打樁進堵
①打多排樁:一般土質較好、水深水大于2~3米的口門,從兩端裹頭起打2~4排樁,在排樁之間壓一層柳,抛一層石(或土袋),直壓到水面以上,并随壓柳随在排樁下遊抛土袋、填土作後戗。如果口門流速太大,可抛柳石枕或鉛絲籠裝石合龍。
②打單排樁:從兩端裹頭起打樁一排,從排樁迎流面逐段下柳芭或梢簾,并在柳芭前壓柴、填土(或土袋),直至壓出水面,同時填土作前戗加固。如果進堵到一定的程度水深流急,前法不能前進時,可打樁穩住填壓部分,再抛枕或抛石籠搶堵合龍。
2、平堵法
平堵是沿口門選定堵口基線,利用架橋或船平抛, 料物,如抛散石、砼件、柳石(土)枕、鉛絲籠或竹籠裝石、袋土等,從河底開始逐層填高,直至高出水面以堵截水流。
(1)架橋平堵:施工程序分為三步:架橋、鋪底、投料。架橋要滿足牢固、一定的高度、一定的工作場面等要求;鋪底要掃預計的沖刷範圍,先用土工布或柴排、鐵絲網等輔于河底以防沖刷;投料要沿線控制料物均衡上升。
(2)抛料船平堵:技術要領如下:①設立标志,以準确控制壩線方向;②沿壩線定位抛石,并使之連成一線,形成攔河壩;③抛土袋堵漏;④填土閉氣。
3、混合堵
混合堵是立堵與平堵相結合的堵口方法。進堵時,根據口門的具體情況和立堵、平堵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兩種方法。如在軟基上堵口,可先在口門兩端進占立堵,當口門縮小,流速較急,再采用平堵;又如用正壩與邊壩(即雙壩)進堵時,正壩可采用平堵、邊壩用立堵的混合堵法。
上一篇:第一頁下一篇:淺談防洪搶險技術
首頁 |産品中心 |新聞中心 |企業風采 |聯系我們 |走進我們 |永利簡介
在線客服
熱線電話
×
Baidu
sogou